Quantcast
Channel: 簡睿隨筆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97

[轉貼] 佟輝:兩岸開源文化面面觀(上)

$
0
0

對岸的開源佈道師佟輝到台參加本年度的開源人年會後,對兩岸開源現狀差異提出了深入淺出的看法,不同的運作基礎似乎隱隱帶有不同政治思維的差異…

聲明:此文只代表我個人淺淺的認知觀點,有任何不妥之處請指正!

今年7月,我以演講者的身份,參加了一年一度的COSCUP臺灣開源人年會。從我第一次聽說COSCUP,直到我真正參加進去,已經時隔四年之久。今年是我第一次去臺灣,但在這四年時間裡,我已經參加到臺灣的一些開源社區中了,與很多人建立了關係,先後認識了GNOME社區的Max,以及Ezgo社區的Eric Sun老師和臺灣真理大學的資管系的師生,近年來又結識了COSCUP的多位貢獻者。

雖然大陸和臺灣在文化上同源,但近代發展的道路不同,在開源文化上的影響也就出現了一些引人深思的對比。通過參加臺灣的開源社區,特別是此次參加COSCUP,得以集中近距離觀察臺灣開源文化的現狀,不妨將大陸和臺灣開源文化的差異一一梳理。

3

民族主義 VS 公民社會

大陸的開源文化裡充斥著很多「自主智慧財產權」的內容,我們更強調自主可控,往往是別人有的,我也要有,不懂得參與和貢獻到別人的專案中去,於是就能看到大量自立山頭的現象。而強調「中國人的作業系統、中國人的某某平臺、中國人的開源軟體……」等等論調也在最近兩年甚囂塵上,這種在開源圈大炒民族主義的言論,從始至終一直有,這與大陸開源發展的模式有關。從1999年第一次引入Linux開始,大陸的開源文化一直是從政府到民間的自頂向下模式發展,近幾年終於在民間呈現遍地開花的局面。

而與此相對的則是臺灣強大的公民社會文化,從各種開源社區,以及各種與之相伴而生的團體,還有g0v(零時政府)的出現,都帶有強烈的公民意識。而瞭解到臺灣開源文化的演進歷史,就可以發現臺灣的開源文化一直是民間自發推動的,也就是自底向上模式。近幾年來,臺灣當局也開始重視開源的發展,並給與一定的力量支持,這可以看作是這種公民運動的階段性成功。

6
▲最體現公民社會和公民意識的一句話

我的觀察,這兩種發展模式的差異,是以下討論所有差異的基礎。大陸的開源社區往往帶有一定的被動性,活動組織很難成規模,也很難聚集足夠的志願者和人氣。而臺灣因為從一開始便是民間自發而成,所以主動性強,自組織能力好,因此其開源發展更加迅猛且根深蒂固。

技術驅動 VS 社區帶動

參加大陸的開源活動、討論會,往往會發現大家都在討論具體的技術細節,具體的實現方式,當然還有各種打嘴架各種嘴炮。而大陸的開源社區也大多是類似Python用戶組啊,Docker中文社區啊,OpenStack中文用戶組等等這種依託於具體技術的社區。而技術最終是為商業服務的,這導致的結果是大陸的開源發展本質其實商業驅動的。

而臺灣的社區大量的是類似Ubuntu.tw、Moztw、WoFOSS(女性開源社區)、HITCON(臺灣駭客年會)、SITCON(臺灣學生電腦技術協會)等等這種泛技術社區,當然也有關注具體技術的社區。總體上可以發現,臺灣的開源文化是這種泛技術社區帶動起來的,更注重志願者的貢獻和投入,更注重培育人本精神的社區文化,而不是僅僅學習某項技術,某種能力,獲取某種知識。

5
▲ COSCUP上臺灣Ubuntu.tw的攤位

大陸開源社區過強的技術驅動性,導致的結果是目的性和指向性更強,人人都想著更多索取,而不是人人貢獻社區,不利於開源文化的普及化發展。當然,臺灣的這種社區帶動模式也有一弊,即技術參與少,導致技術發展不夠迅猛,容易與高速發展的技術前沿脫節。

小眾玩物 VS 大眾普及

在中國大陸,開源文化帶有極強的精英意識和精英化思想,這樣看上去好像大牛很多(包括自稱「大牛」的人),這樣產生的結果便是因為其技術精英化,無形的壁壘就會產生,因此就變成開源成為了小眾的玩物,越來越難推廣,也越來越難征到志願者貢獻到開源中來,由此產生的惡性循環導致大量開發者和貢獻者流失,近年來中國開源社區的發展甚至有倒退的趨勢。

與此正相反,臺灣的開源文化強調人人參與,強調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,降低難度係數,降低小白的學習門檻,吸引更多的人進來,也就有更多的貢獻者願意貢獻自己的力量。與此同時,也很容易發現臺灣開源社區的大牛都非常謙遜,為人低調而富有涵養,無論是早年的鳥哥(就是著名的寫《鳥哥Linux私房菜》的那位)還是現在臺灣大紅大紫的黃敬群(Jserv),他們都在不遺餘力的將自己所學佈道給更多的人,舉辦培訓班或者線下討論會等類似的形式,抑或是線上解答大家的問題。仔細看COSCUP的議程也可以發現,都會安排一些Workshop環節,以動手實操的方式將一些技術環節教給大家。

8
▲ COSCUP 2014參會人數創紀錄。聽閃電演講的時候兩層大廳完全坐滿

像臺灣這種面向大眾普及的思想,也催生了良性的氛圍,導致臺灣的開源文化普及越來越廣。COSCUP這9年的變化恰恰是一個很好的例證,2012年20分鐘即賣出700張票,而到2014年1100張票在10秒鐘內被全部秒殺!正是因為有廣泛的群眾基礎,COSCUP才能這麼受人歡迎,這與臺灣開源文化的大眾普及程度密切相關。

Big Data VS Open Data

參加國內大型的開源大會,討論話題往往集中在大資料、雲計算和移動互聯這三大塊上,為什麼會集中在這三大塊呢?因為這是最熱門的領域,最能產生經濟效益的技術增長點。之前在CSDN的時候,某高管還曾信誓旦旦的對我說,離開了大資料、雲計算和移動互聯,開源大會就沒什麼可說的了,只要不是圍繞這三塊展開,開源就沒什麼意義了。現在回想,足可見其是多麼的鼠目寸光和井底之蛙!

與之相對的,臺灣在開源方面最近卻一直強調Open Data,也就是資料的開放性,打破專有化壁壘,人人都可以對資料進行修改和添加。這體現在了很多公共事務方面,從各種社會運動到自然災害,都可以第一時間看到網友們利用Open Data的優勢,快速傳遞資訊也同時成為了主人。以g0v.tw沃草為代表的公共平臺,監督政府職能同時以主人翁意識主導社會事物,為大家謀福利。不僅如此,幾乎所有臺灣的開源社區都強調志願者的貢獻,鼓勵人人都可以在社區中貢獻並收穫成就。由於志願者貢獻巨大,反倒形成了大資料,隨著物聯網、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的引入,Open Data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,資料的獲取、貢獻和傳播更加容易,反倒是更加培育了這個Open Data的生態系統。

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
▲ COSCUP 2014贈送的手袋

臺灣人參與Open Data的一個例子,就是COSCUP當天,大量的無名志願者義務線上文字直播,人們通過IRC來彼此聯絡,溝通文字直播的相關內容,有趣的槽點和精彩的演講,更快速的將COSCUP盛況傳播出去。還有COSCUP臨時需要徵召一些通風扇,第二天6台通風扇就運抵會場,全部由志願者義務提供!

一彎淺淺海峽隔開的是什麼?

我曾在《中國不適合發展開源——對中國開源發展的思考》一文中說過:開源是國家的科技發展水準、公民意識、軟體產業發展水準,三者共同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的必然產物。臺灣的開源文化發展,可以說,恰好成為這句話的一個註腳和現實例證。

中國大陸和臺灣,科技發展水準和軟體產業發展水準,最近幾年都已經不相上下,甚至中國大陸的軟體產業水準還略高於臺灣同等層次企業。但兩岸最大的差別來自公民意識,這也造就了兩岸開源發展巨大的差異。不用贅言,大陸和臺灣在開源文化上的截然不同,與公民社會發展水準有極大關係,威權和極權式社會導致公民意識喪失,而開源恰恰是公民社會的產物,ESR在《大教堂與集市》一文裡說的「集市模式」,其實就是強公民社會的表現形式。

因此結論簡單來說,對中國大陸而言,現階段不可能改變這種威權/極權社會形態,只能通過開源的生態模式倒逼民眾的公民意識萌芽,利用這剛剛萌芽的公民意識再貢獻到開源中。而就目前來說,不妨汲取臺灣開源文化的一些優點,避諱兩岸共有的缺點,降低技術門檻,培育大量的開源社區作為基礎,特別是基於高校的開源社團,同時推進自由開放的文化建設,構築人人貢獻開源的良好氛圍。只有這樣,也許才能些許改變中國開源現狀,進而推動公民社會的發展。

參考資料

原文網址:两岸开源文化面面观(上)

##

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類似文章

The post [轉貼] 佟輝:兩岸開源文化面面觀(上) appeared first on 簡睿隨筆.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97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