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年來,Evernote成為我個人的知識管理工具,幾乎所有的筆記、構思、備忘都記錄在Evernote裡,但對於身為軟體開發人員的我來說,程式碼也是我保存知識的一大重點,而對於越來越多的Markdown文件,Evernote始終沒有解決方案(雖然有一些第三方的Markdown服務,如馬克飛象等,但Evernote本體始終只支援Rich-Text Format)。當我獲悉對岸開發的為知筆記已經具備完整支援Markdown且提供了匯入Evernote所有資料,幾經測試最終以為知筆記取代了Evernote。
為知筆記要使用Markdown的方法很簡單,只要標題以.md結尾的筆記都會自動以Markdown格式呈現(在閱讀模式以HTML顯示,編輯模式時是Markdown文字內容),如果再安裝VimEditor外掛則不只有Vim的編輯模式,在按了〔Ctrl+P〕後就有編輯中即時預覽的功能。
WizNote的特點
相較於Evernote,為知筆記有幾項特點:
-
提供浮動工具列,能快速的操作筆記。近期筆記可以很快速找到最近編輯過的筆記,很方便密集學習時的資料記錄。
-
內建了桌面便箋、待辦事項(能和Google Calendar同步)等功能。
-
筆記的樣式能自行建立,因此常用的格式就能以範本的方式快速重複使用,如會議紀錄、部門報告等。
-
桌面版可以換主題(Skin),讓系統外觀不會一成不變。
-
版本齊全:Windows版、網頁版、iPhone版、iPad版、Android版、Mac版等一應俱全,連Linux版都有(Evernote沒有Linux版本)。不過,目前沒有Windows Phone版。
-
免費版與VIP版的差異在享受为知笔记VIP服务有完整比較,免費版每月上傳量是500MB,VIP則可高達10G,都比Evernote相對應版本高出很多。VIP每年是人民幣120元,奇怪的是它的國際版費用卻是美金14.99,有興趣的朋友們請自行研究。
-
Evernote本機端是使用SQLite資料庫儲存,為知筆記每個筆記都使用HTML格式的ZIP壓縮檔,不管要自行讀取或備份或做額外自動化操作都容易很多。
-
為知筆記的Rich-Text編輯功能也多了不少,連簡繁轉換都有,習慣用所視即所得的朋友們也不會失望。
-
如果用不習慣內建的編輯器,為知筆記提供了設定,可以換成自己愛用的軟體(如MS-Word)。
-
使用Evernote常用的網頁擷取擴充為知也有,我覺得使用上比Evernote的WebClip還簡便。
-
擔心對岸紀錄不佳的安全狀況?為知筆記可以自己設置筆記的加密。真的擔心安全的朋友們,或許可以考慮它的企業版,可以把系統架在自家機房裡。似乎為知筆記可以把資料存到Amazon或阿里雲等儲存(參考:Wiz的云存储、本地存储和移动存储)?
-
筆記可以直接分享到部落格,因此也可以用它來當文章的編輯器。本篇即是使用為知筆知的VimEditor以Markdown寫好,直接發佈到部落格。
-
主畫面為多分頁介面,最近閱讀的筆記有獨立的頁籤。
相關連結
##
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類似文章
- 使用NimbleBox以Markdown語法同步Evernote記事 (0則留言, 2013/09/14)
- 與Evernote整合的線上Markdown編輯器:馬克飛象(Maxiang) (0則留言, 2014/04/23)
- 使用多平台的Markdown編輯器Haroopad,從此不用再把文件放到雲端 (3則留言, 2014/04/25)
- 使用Evernote命令行工具ENScript.exe快速搜尋記事標題 (0則留言, 2014/10/09)
- Postach.io將Evernote的記事輕鬆變成部落格文章 (1則留言, 2013/09/14)
- 以Evernote2Onenote無痛轉換Evernote記事本到OneNote 2013 (2則留言, 2014/03/28)
- 使用Springpad備份Delicious書籤的步驟 (5則留言, 2010/12/22)
- 用Evernote匯入資料夾功能自動同步檔案 (0則留言, 2014/10/11)
- 修改WordPress外掛讓Markdown與HTML格式並存 (0則留言, 2011/03/30)
- 快速產生HTML網頁格式的速記語法:Markdown (0則留言, 2013/09/20)
- Microsoft My Phone:同步手機資料的網路服務 (0則留言, 2009/05/20)
- Windows Markdown工具:MarkdownPad 2新版本登場 (0則留言, 2013/03/26)
- 跨平台的Markdown編輯器:Smark (0則留言, 2014/09/16)
- 經常找不到文件嗎?試試免費的跨平台桌面搜尋工具:DocFetcher (3則留言, 2008/11/02)
- 再次試用 OpenOffice.org (0則留言, 2005/02/06)